中文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国际时事
欧媒:中国在非影响力举足轻重 专家吁中欧非三方合作

【欧洲时报网】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9月3日正式开幕,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8年之际,来自50多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和非盟委员会主席齐聚北京,共商中非合作。

作为中国2018年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主场外交,本届论坛将如何规划未来中非合作蓝图,备受欧洲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101.JPG

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同迈向富裕之路》的主旨演讲。(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投资到文化 中国在非影响举足轻重

在本届峰会召开之前,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曾分析称,如今的中国在非洲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及经济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首先体现在中国与非洲数额庞大的经济合作上。法新社报道称,非洲领导人一直很欢迎中国的投资。过去十年中国因此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在2015年于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上届论坛上,习近平宣布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援助和贷款。

路透社则报道,中国很可能利用本届峰会为非洲领导人提供新一轮的融资。

法媒称,许多国家都说北京方面提供的条件要比西方银行好得多,欧洲国家和美国无法与中国相比。吉布提港口与免税区管理局主席阿布巴卡尔·奥马尔·哈迪说:“尤其是当涉及多边问题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他说,为开发多拉集装箱码头,吉布提从7家银行获得2.68亿美元的贷款,期限为9年9%。相比之下,中国的首笔贷款为6.2亿美元,期限为20年2.85%,还有7年的宽限期。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俄科学院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叶尔达尔·萨拉赫季诺夫的观点认为,中国在非洲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与中国的合作为非洲经济加速增长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在善于管理的情况下。例如,在埃塞俄比亚、加纳、科特迪瓦、坦桑尼亚和塞内加尔,近几年这些国家的经济稳步增长,中国对此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认为,美国在非洲的经济竞争中输给了中国。

而在文化领域,萨拉赫季诺夫指出,中方在非洲普及中国文化和语言方面投入巨资,孔子学院的数量急剧上升。比起赴西方学习,现在非洲普通人更容易去中国学习。德国之声也报道称,来自中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也往往颇受非洲普通民众的欢迎。

针对本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非合作论坛是加深双方关系的催化剂。非洲已成为中国各种对外倡议——从维和行动到打造消费品牌——的试验场。德媒也表示,本届峰会将令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聚焦“一带一路” 中非未来合作将深化

在本届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就他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发表讲话。而非洲作为重要的对接方,未来将如何加强与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合作,也受到欧洲社会的普遍关注。

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法新社援引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库布斯·斯塔登的话说:“这个倡议将在整个非洲铺开。”

法国国际前瞻及信息研究中心顾问米歇尔·阿列塔从经济角度分析称,“一带一路”倡议是经济全球化的升级版,它不是霸权强推的经济工具,而是秉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不让沿线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掉队的伟大设想,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项倡议的鼓舞和影响下,许多政府失灵的非洲贫困地区经济得到发展、社会趋于平稳、管理更为优化。

德国经济非洲协会主席斯特凡·利宾也表示:“除投资企业之外,基础设施建设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没有基础设施,非洲真正实现发展就无从谈起”。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非洲的强劲需求相结合,为中非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创造了广阔空间。近年来,中非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合作。

法媒称,北京正致力于从重工业驱动向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转型。斯塔登说,这意味着更注重“在非洲发展制造业和组装工厂”,而不是仅仅把非洲视为市场。

对中国的企业主而言,非洲也日渐更具吸引力。随着中国国内工资增长,这些企业主寻求降低成本。墨尔本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劳伦·约翰斯通说:“中国社会正变得老龄化和更富裕,中国寻求(赴海外)投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欧洲已经落后 专家呼吁推进中欧非三方合作

作为非洲传统的援助方,欧洲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的对非援助政策都十分关注。德国《美因茨汇报》指出,欧洲已经在对非援助上落后于中国,“十多年来,中国获得了非洲的矿产、基建项目以及巨大的市场份额”。

《斯图加特报》也指出,中国正在非洲大陆超越欧洲,欧洲人还在大谈非洲的巨大机遇,而中国人已经在采取实际行动。该报表示:“中国的非洲战略有着长远打算,同时又足够灵活。中国在非洲积极地提供资金与各项援助,且不设政治条件。近年来,中国对非合作实现了爆炸式发展,现在中国人的目光完全不局限于自然资源。中国国内的工资成本正在上升,越来越多中企将生产线转移到国外,非洲还变成了中国产品的最佳销售市场,涵盖了从塑料椅子到智能手机的大量商品,同时,中国还是非洲重要的武器进口来源国。”

随着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化,欧洲学者纷纷呼吁推进中欧非三方合作。

中新社报道,谈及中非合作与德国及欧洲对非合作的关系,斯特凡·利宾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同非洲开展经济合作,与此同时欧洲国家政府则侧重于推动发展合作。

斯特凡·利宾说,德国和中国在对非发展合作领域完全可以相互借鉴。“譬如,德国已经从中国那里学习到,不应再将非洲视作‘贫穷的大陆’,而应当视作平等的伙伴”。他同时建议,中国亦可从德国企业和发展援助机构在非洲的活动中得到启示:高技术品质和具有可持续的投资,并辅以较高的社会、安全和培训标准——这些在当地深受欢迎。

长期以来,斯特凡·利宾曾在多种场合反复表示,德国和中国在第三方市场建立合作是符合各方利益的做法,“非洲可以成为这一合作的示范区”。他所在的德国经济非洲协会已提出应建立相关对话机制的建议。他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亦可帮助德国同中国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在中法非三方合作层面,人民网报道,法国前驻非洲多国大使、外交与战略研究中心教授米歇尔·兰博兰博指出,法国曾一直把法语非洲国家当做自家后院,对中国投资怀有政治疑虑,但随着法国经济不景气、在非洲影响力衰弱,中国资本涌入和软实力的推广已无法阻挡。法国对中国在非建设、中非合作以及中法非三方合作的的认识也向积极方面转变。


上一篇: 国际社会继续强烈谴责缅甸当局将路透社记者定罪 中方回应:不了解情况

下一篇:华人主谋!巴塞警方破获连环入屋盗窃团伙

Copyright © 2015 希腊华侨华人总会 版权所有技术支持:博采网络 浙ICP备110493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