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国际时事
普京:俄罗斯成为全球唯一部署高超音速武器国家

【欧洲时报】俄罗斯总统普京25日表示,俄罗斯在设计新武器方面拥有强大优势,已成为全球唯一部署高超音速武器的国家。而此前,俄罗斯通信部透露,已经进行了首次旨在防范“断网”风险的全国网络运行稳定保障演习。

高超音速武器“独步全球”

据德国之声报道,普京在与俄罗斯高级军官举行的一次会谈中说,俄罗斯已经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武器,在历史上第一次领先。与过去不同的是,他们正在赶上美国。

“现在我们处于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情况,其它国家正在努力追赶我们,”普京称,“目前没有一个国家拥有高超音速武器,更不用说有洲际射程的高超音速武器了。”

近年来,美国国防部和军事部门一直在努力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美国国防部国务秘书埃斯珀(Mark Esper)今年8月曾表示,他觉得美国拥有这类武器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埃斯珀将此称为优先事项,因为美军正在研发新的具有远程打击能力的武器。

美国国会多次收到国内传出的有关俄罗斯和中国正在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的警告,这种武器更难被追踪或拦截。有美国官员已经讨论过在太空中部署一层传感器,以便更快地检测敌方导弹,特别是那些更高级的高超音速武器所带来的威胁。政府还曾考虑过在太空对高超音速武器进行拦截的设想。在第一时间,也就是超高音速武器的增压推进系统依然还在燃烧时,就对其进行拦截。

普京透露,俄罗斯第一批超高音速导弹的地面移动发射装备本月就可以正式服役。而从空中发射的“匕首”(Kinzhal)型高超音速导弹则已经装备部队。

普京在2018年3月的国情咨文中第一次提及“先锋”(Avangard)和“匕首”这两种高超音速导弹。普京当时表示,“先锋”具有洲际打击范围,并且可以以20倍音速在大气中飞行。他声称,这种武器具有改变其航向和高度的能力,到达目标的途中使其不受反导系统的拦截。这是一种未来武器。能够突破现有和未来的导弹防御系统。

“匕首”型高超音速导弹可以装配在俄罗斯米格-31型战机上,去年在俄罗斯空军开始服役。普京曾表示,这种导弹的飞行速度比音速快10倍,射程超过2000公里。可以携带核武或常规弹头。

普京还表示,北约部队正在俄罗斯西部边境地区集结。而且美国今年早期退出1987年签订的《中导条约》都是首要的安全威胁。

他认为俄罗斯必须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武器。“这不是一场可以平局的象棋游戏。”普京表示。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Sergei Shoigu)25日报告称,今年俄罗斯军方已经新部署了134战机和直升机,624辆装甲车、一艘潜艇和8艘水面战舰。他说,明年俄罗斯军火库的现代化进程将保持现有的速度。明年将有22枚洲际弹道导弹、106架新飞机、565辆装甲车、3艘潜艇和14架水面舰艇投入使用。

普京同时透露,俄罗斯开发其它未来武器的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包括萨玛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波塞冬核动力水下无人机和“海燕”(Burevestnik)核动力巡航导弹。

成功测试与全球互联网断开

俄罗斯通信部副部长索科洛夫此前于23日说,俄当天进行了首次旨在防范“断网”风险的全国网络运行稳定保障演习。

据新华社报道,俄通信部23日与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举行了首次全俄互联网、物联网和通信网运行稳定保障演习,目的是保障俄网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无间断运行。通信部没有详细说明这次俄国网络与全球网络断开测试的细节,但表示,普通的互联网用户并没有注意到发生了任何变化。

索科洛夫说,俄通信部在演习期间与网络安全公司研究了俄电力设施的网络安全问题,与紧急情况部评估了政府部门间协作水平和通信网络故障检修能力。演习内容还包括:在遭遇外部“断网”时检查俄境内互联网运行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保障手机通信安全,保护个人信息、防范通话和短信遭劫持等。

索科洛夫还说,有关部门在演习期间研究了物联网设备的风险和弱点,探讨了电力供应网络的建设和使用问题,策划了有关防范运输网络及工业企业网络风险的演习。

他表示,俄明年将继续举行此类演习。

俄总统普京今年5月1日签署了有关保障本国互联网稳定运行的法律。该法要求俄在国内建设一套独立于国际互联网的网络基础设施,确保其在遭遇外部“断网”等冲击时仍能稳定运行。

但这一“断网”措施多大程度能够奏效仍有待观察。据BBC报道,智库“新美国”的网络安全政策研究员谢尔曼表示,俄罗斯政府过去试图加强网络控制时遇到技术难题,例如,它阻止俄罗斯人访问加密消息应用程序Telegram的努力基本上没有成功。

谢尔曼表示,如果没有更多关于这项测试的信息,就很难准确评估俄罗斯在建设可隔离的国内互联网的道路上取得了多大的进展。

而在商业方面,俄罗斯将受到多少国内外的反弹,也还有待观察。


上一篇: 中国加紧提高外商投资法“含金量”

下一篇:美监管机构拟要求无人机远程身份可识别

Copyright © 2015 希腊华侨华人总会 版权所有技术支持:博采网络 浙ICP备11049366号-1